1468283159@qq.com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2号机第二根轴剩余时间5小时,可以开始下一道工序的准备工作了。”8月6日上午,海宁市华创经编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保全员陆帅帅站在智能显示屏前,实时监控着10台经编机的生产状态,一改往日繁忙无序的景象。
“以前安排工序,全凭经验判断,经常出现工序之间白白等待。现在靠设备运算,工序之间可无缝衔接。”陆帅帅说,机器“聪明”起来的秘密,关键在于开了“天眼”。仔细观察车间,记者看到,每一台经编机上都安装着一个带有独立显示屏的智能盒子,自动采集着经编生产环节的产量、进度、盘头余时等各种信息并实时上报。
“别小看它,其实它们都连着一个‘中枢大脑’。”浙江省中纺经编科技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钟秀说。今年4月,经编行业云平台在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正式上线。这一平台选择从生产链上植入,通过对经编企业的机联网改造,实现了企业上云,依托企业生产、经营、仓储、物流、财务等各类应用软件,帮助企业实现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
“作为全国知名的产业集群,用高端的机器生产中低端的产品,这是过去海宁经编行业最大的弊病。”姚钟秀说。据不完全统计,海宁全市5000多台高速经编机中,约一半的设备为中小型企业拥有。而这些企业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各个环节,管理和流程也不尽相同,导致了企业内部产品质量一致性不高,企业间同批次产品质量一致性存在差距,因而难以吸引高品牌客户和高档订单。
“经编云”平台,相当于给企业生产立了规矩,树了标准,提了效率。“目前我们研发了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和智能称重系统,都已经调试完成。”姚钟秀说,它们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从物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各个环节精准把控,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控生产质量,快速追溯质量源头。
“以后员工上岗,先用扫码器录入专属条形码。这个条形码会记录其所有生产数据,哪匹布出现质量问题,通过这个条形码可以快速追溯到生产设备和责任人。”姚钟秀说。
整个经编产业也因此脱胎换骨。在“经编云”平台上,所有信息直接加密采集,所有仓储物流的信息统一接入,企业需要的生产管理应用都可以在云端共享。“今后,经编园区的每家企业、每台机器数据都将汇总到云端,企业需要什么服务、客户想找什么产品,都可以在云端直接对接。”姚钟秀说。
按照目前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的规模测算,云平台建设总投资在3000万元左右,如果每家企业单打独斗,自己购买系统,那加在一起,这笔开销将超过10亿元。
“不仅省了开支,还尝到了‘甜头’。”华创经编从今年4月开始试用云平台,是海宁第一家“吃螃蟹”的经编企业,副总经理肖浩声给记者算了笔账:用上云平台后,设备开机率从之前的85%提升到90%,原料利用率提高了2%至3%。“经测算,开机率提高5个百分点,利润可增加100万元左右;原料利用率提高,一年可节约50吨至60吨原料,以现行市场价计算,50吨就是60万元。这一来二去就多出160万元纯利润。”他说。
质量提升才是关键。“现在只要综合比对停机时间、停机次数和生产效率三个指标,就能研判出经编机的断线率,技术人员可以对流程再优化。”肖浩声举例说,“断纱点多少是业内通用的质量评价标准,以前一匹70多米的布,起码有5个以上断纱点,现在不超过1个。”质量高了,高端客户接踵而至。今年6月,公司与深圳顶尚纺织签约,起初对方只要求供应2个款式的面料,不足两个月,增加到10个。“顶尚是唯一一家为法国巴黎时装周提供面料的中国企业,它的肯定代表着业界高水准。”肖浩声说,还有九牧王、雅戈尔、探路者等多家一线品牌厂商,纷纷抛来橄榄枝。目前,企业研发的中高档面料占比,从云平台使用前的10%以下提高到了20%。
海宁“经编云”平台的版图仍在扩展。目前,海宁已完成6家经编企业共148台经编设备的改造,计划到今年年底接入1000台经编设备。“接下来,海宁将围绕品质智造战略,整合行业资源,在产品研发、行业金融、行业人才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和跨企协作。”海宁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