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8283159@qq.com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从一台机床起步,20多年来,兴化市汤氏纺机制造有限公司专注纺织机械中最小的络筒机制造,从生产“国标”1332型槽筒式络筒机,到自主研发生产TS008型高速络筒机,产品覆盖纺纱、印染、制线,针织等纺织的各个领域,将纱线络筒机做成全国乃至全球最专业、规模领先的制造商之一。产品不仅被“中国纺织系统第一高校”东华大学用作教具,还被全球纺织品质量监测领域的领导者、乌斯特技术股份公司用于产品的配套。
三年磨一剑,两台机床生产出一台整机
汤氏纺机起步,始于一台机床。上世纪90年代初,时年29岁的大垛镇吴扬村青年汤坚筹款1.2万元,购买了一台机床,在市实验小学租了半间教室大小的厂房,替兴化齿轮厂加工齿轮毛坯。几年后,汤坚作坊里的机床也由一台增加到两台。可是,后来厂里给他的加工业务渐渐少了。业务吃不饱且加工费低,汤坚便另寻他路,来到常州柴油机厂,决定向厂方购买成套齿轮毛坯件加工,然后再卖给常柴及周边生产柴油机的厂家。汤坚跑了几家生产厂,想订下订单,对方下单的条件是一年5000套,汤坚加工能力一年只有几百套。无力接到订单,汤坚便来到设在常州的兴化纺机厂办事处。汤坚曾在兴化纺机厂做过临时工,办事处主事人员跟他同事过。一进门,同事便接上电话,电话中同事喜气洋洋地要求客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个机器,销得这么俏,竟要现款货”,汤坚决定生产纱线络筒机。
络筒是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和织造的首道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机械虽在纺织设备中最小,但在纺织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1996年底,汤坚启动络筒机配件生产。一台“国标”络筒机的零部件,可装满一辆6吨的卡车,兴化纺机厂900人围绕络筒机生产。汤坚单枪匹马干,面对亲友的劝阻,汤坚咬牙坚持。
当时个体生产纺机在全国绝无仅有。汤坚的生产困难重重,当地纺机厂拒绝供给任何配件,市场上也无法买到。汤坚带着几个伙伴就自己造零件,上千个零部件,每一个都经过车、磨、刨、铣。历经千辛万苦,历时3年,除两台电机外,所有零部件终于全部生产出来。组装完成后,很快被浙江一个客户出价2.6万元购买。从此,汤坚走上了专业化生产纱线络筒机的路子。
突破“国标”瓶颈,研发制造“汤氏”产品
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时间,国内纺织业风生水起,我市先后冒出了18个生产厂家,生产配件的上百家。由于都按“国标”执行,生产的都是同一标准的“大路货”,生产厂家大打价格战,导致无利可言。此间,国营集体生产络筒机的工厂、车间纷纷倒闭。
汤坚和有着营销天分的长子汤月波没有在江浙沪主战场上厮杀,而是将销售战场转向纺织业正在兴起的山东聊城等地。他们通过成本价销售建立了聊城、烟台等地市场,一年时间,在该地销售了200多台。
“虽然重重地赚了一笔,但危机重重,厮杀的战火迟早会蔓延到这里,要想稳操胜券,必须拿出突破‘老产品’的硬货。”汤氏纺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坚说。2009年6月,汤坚来到“纺织高地”江南考察,发现了一台与“国标”迵异的进口高速络筒机,汤坚花5万多元购回一台二手样机。此前,汤坚已在大垛镇工业园区兴办了汤氏纺机制造有限公司且初具生产规模。该机与国标老机的区别是:国标老机是低速运行的机械产品,退绕速度每分钟在300米以内,且体大、笨重,用工多,故障率高;高速机是电脑控制的智能化产品,每分钟可退绕600米以上。
高速机应用如何?为掌握应用利弊,汤氏便在车间里做研究试验。汤坚说,一台好的络筒机,应该实用、好用、耐用。汤氏围绕“六字方针”,针对应用问题进行技术创新。羊毛纱退绕受阻是问题之一。汤坚说,机器在对羊毛纱绕线做应用试验中,羊毛纱每绕三四圈就受阻。原来,该机是针对印染方向的纱线绕线。由于运行速度快,羊毛线不光滑,必然出现“缠绕”故障。让“上蜡装置”与羊毛线匹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汤坚便对“上蜡装置”优化,将“上蜡装置”改为电动模式,使上蜡变得主动、顺畅、均匀。随后,汤坚率领团队又在机器上设置“平衡装置”,在每个锭位安装6公斤的“重锤”,解决了绕线过程中,纱锭里松外紧、里外不一致问题,还在每个小电机上安装导向板、构建“防缠绕装置”,规避了纱线缠绕电机“缝隙”,导致电机易烧掉等若干问题。
2010年10月30日,由汤氏自主研发、制造的第一台高速络筒机出厂。该机长2米、12锭,采用单机单锭控制,每锭为50W,既高效,又节能。后来,汤氏又制造出22米长、100多锭的高速络筒机。目前,汤氏络筒机产品已涵盖纺纱、制线、织布、印染、针织等纺织行业,累计20多个品种。汤氏纺机被授权3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
通过CE欧盟认证,不断升级做优产品
在汤氏公司的车间,工人正在装配一台台长短不一的络筒机。汤坚说,这都是公司的升级产品,较之前更完善。其中,机器上的“顶板”是照明装置,是汤氏独创,解决了有史以来纺织机上无灯,操作缺少照明的难题。
照明装置并非易事,要照机不照人,如果照人就会刺眼,适得其反。汤氏经过两年数十次的试验、修正,最终成功安装了“顶板”照明装置。
由于不断升级做优产品,汤氏品牌赢得了国内市场,2016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多款产品还走进东华大学的课堂,作为教学样机。
为取得国际通行证,2014年7月,经考核,汤氏获得了CE欧盟认证,打开了外销之门。瑞士乌斯特技术股份公司第一个与汤氏跨国合作,向汤氏订购产品,让汤氏产品融入乌斯特。汤坚还成立了国际贸易部,由毕业于复旦大学的次子汤浩波带领团队负责外销工作。目前,汤氏产品已打进意大利、德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市场。
2017年,汤氏公司生产各类络筒机1600多台,实行开票销售6400多万元,其中外销2300多万元。汤氏也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建设了标准化厂房、办公大楼、纱线络筒研发中心,拥有400多台套数控机床等各类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